在新时代的今天,我们跟王阳明学什么

2023-10-10

“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”,这是现代新儒家学派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的预言。

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阳明学是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。今年是王阳明诞生550周年。今天,世界阳明学大会在宁波余姚和绍兴举行,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聚一堂,探讨阳明学的内涵价值与现实意义。

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我们又能从550年前的王阳明身上学到什么?

跟王阳明学 “立大志”

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从凡夫修炼成圣雄的王阳明,从青年到晚年,反复申说立志的重要性。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第一条讲的便是立志:“故立志而圣则圣矣,立志而贤则贤矣。”

我们常说的“三十而立”,王阳明的解读不是“成家立业”,三十立的正是“志”。

王阳明本人是直到第三次参加会试,才以会试第二名、殿试第十名登第。他从来没有把登第当作人生头等大事,年少时就说“当读书做圣贤耳”,让老师大吃一惊。王阳明是把立志当一门终身功夫的,正因为如此,他熬过了中年的低谷,在龙场绝境悟道,终成一代圣贤。

志向和信念关乎未来。志向远大、信念坚定,是一个人拔节成长的蓬勃能量,也是一座城市、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。

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,我们更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、矢志拼搏奋斗。我们要学习阳明先生“为天下苍生而立志”的家国情怀、“饱经磨难而志不改”的坚定信念,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复兴梦想,强国伟业就一定能在全体人民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。

跟王阳明学 “知行合一”

行军、沉思、传学,走过大半个中国,王阳明的一生是“知行合一”的一生,是“致良知”的一生,是用生命实践其圣人理想的一生。

“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。”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,在中国思想史的脉络中,将心的知觉与行为活动在本质上视为一致,并且将这一能动性纳入道德的轨道上,构成了一套能务实有效地指导实践的原则。

事实上,不仅中国人讲“知行合一”,法国人也有谚语“打铁方能成铁匠”,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。从“知”到“行”、再从“行”到“知”的内在规律,在王阳明本意上,着眼于道德的修养工夫。但在实际意义上,王阳明的知行观对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,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。

我们要领悟阳明先生“知与行本为一体”的思想,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,勤学善思、明辨笃行,以知促行、以行促知,善于把理论武装成果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、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。

当前,我们正踏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。这一伟大梦想,不仅是全体中华民族梦想的聚合体,还凝聚了所有民族个体的力量。不仅在于理念,更在于实践,必将是“知行合一”的伟大实践。

跟王阳明学“致良知”

“吾平生讲学,只是‘致良知’三字。”

王阳明将自己于百死千难中证悟的“致良知”视为“孔门正法眼藏”“千古圣学之秘”,并以此作为一生的治学宗旨竭力践行。

“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,王阳明的心学,无不彰显出主体的道德自觉与强烈的道德自信。他告诉我们,“致良知”就是自己为自己“立法”,从而去除人心之蔽,复得吾心之本体。

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,从培养个体的道德自觉入手,既使得道德主体的“心之本体”良知得以“复明”,又使得人在“知行合一”中依良知而行,从而与真实无妄的“诚”以及诚实守信的“信”形成双重钩连,为我们提升德性修养、培育诚信人格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支撑。

在“致良知”的统摄下,可以启发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、是非观。从自己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将正确的道德价值融入具体的生活实践中。在宁波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当下,“致良知”激励每个人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、积极传播者、模范践行者,凝聚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道德力量。

跟王阳明学“克己成己”

《传习录》里有记载,王阳明弟子萧惠向他请教一个问题:“己私难克,奈何?”王阳明回答:“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”意思是说,一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,并时常反省、检讨自己的不足,这样才能成就自我,让自己变得更好。

克,在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人戴甲胄(兜鍪、头盔)之形。在古代,“胄”往往是战利品,所以“克”字的本义是战胜。所以克己就是一种深度的自律,是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去战胜内心不好的欲望。

明代徐溥“储豆律己”的故事脍炙人口、流传甚广。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,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、出现了一个坏念头,就放一粒黑豆,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粒黄豆。开始时,黑豆颇多,黄豆寥寥,他便深刻反省,律己更严,瓶中黄豆日益增多,黑豆则屈指可数。徐溥凭借不懈地守心克己,不断修炼自我、完善自我,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。

“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” 检验守心克己的成效,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,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了一心为公。

今天,我们更应常思阳明先生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”的告诫,拧紧“总开关”、勤掸“思想尘”,涵养无私无我、至真至纯的人民情怀,做到克己奉公、人民至上,修好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,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。

从阳明心学汲取文化自信

550年前,王阳明在我们这座城市降生,并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

550年来,作为阳明先生的出生地和成长地、阳明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传习地,博大的阳明文化、“心学”思想也已经深深融入宁波的文化基因,成为宁波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。

如何从阳明心学汲取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,始终是宁波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。

要当好坚定文化自信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模范生,就离不开推动阳明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而今天的世界阳明学大会,就是宁波推动阳明文化研究、阐释、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新契机。依托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、全国阳明史迹文献保护研究联盟、宁波阳明文化周等平台,宁波将形成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、学术精品,把“深度研究”这篇文章做好,把阳明文化不断弘扬广大。

阳明学是知行合一的学说,弘扬阳明学也要在实处下工夫,把阳明文化的思想精髓、价值理念、文化元素融入大都市建设的方方面面,加强阳明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展示,做实“浸润滋养”的文章,让每个宁波市民深切感知阳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阳明学不仅属于宁波,也属于中国,属于世界。做响“出海传播”的文章,生动讲述阳明文化的故事,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更加璀璨的时代价值,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。

迈上强国复兴新征程,我们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先行的使命担当。今天的我们也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应该读王阳明。每个人都可以从阳明心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这也是“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”的内在涵义。

智慧光芒穿透历史,思想价值跨越时空。550年,阳明学历久弥新。增强文化自信,发掘它们蕴含的现代性力量,正是我们今天的使命。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。所谓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如此才能不负伟大精神,不负伟大时代。


阅读4
分享